参加2005年ISO/TC 226年会总结报告
2005-09-29 10:10:27   

马存真、张树朝、于易如
    2005年4月25日~4月27日,应主办方ISO/TC 226秘书处及承办方韩国产业资源部技术标准院的邀请,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2005)国标委外批字第29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团参加了在韩国济州市召开的2005年ISO/TC 226年会。现将参加会议情况汇报如下:
    一、ISO/TC 226简介
    全球电解铝的年产量约为三千万吨,创造的产值约为500亿美元,而其中约为60%的成本为原材料:即氧化铝、氟化盐、炭素材料、耐火材料和电解质原料。
    铝电解过程是于960℃的温度下,在一个具有极强腐蚀性的环境下进行的。以上所述原材料的质量及其稳定性是铝电解过程成功进行的基本条件。这些原材料随其检测结果在全球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通。在ISO开始制定统一的检测方法标准之前,这些检测结果是基于实验室方法或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而得到的,而这些方法对于同一指标往往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
    ISO/TC 226旨在提供供需双方都认可的完整科学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质量控制、签订供货合同以及其他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ISO标准即是实验室方法和国家标准的最大延伸。TC 226当然也认为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将表征材料在电解过程中的特性的方法制定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标准。这项任务是由相关实验室、大学以及铝生产商和贸易商共同来完成的——比如阳极的空气反应性和COU2/SU反应性、阴极炭块的钠膨胀系数、糊料的收缩性和可捣固性、电解质的渗透性等等。
    国际铝工业的严格要求使得ISO标准的制定受益不少。由于耐火材料的性能变化可导致电解槽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坏,氧化铝的性能变化可破坏电解槽的热平衡;石油焦等原材料的变化则要求必须对阳极的生产参数进行调整,因而ISO标准也成为有力的检验依据。但在实际中很多损失是由操作不当或设计失误造成的,而不是原材料的质量。
    ISO/TC 226(原铝生产用原材料)是2004年由原ISO/TC 47/SC7(铝生产用氧化铝、冰晶石、氟化铝、氟化钠、炭素材料)升级而来,其工作范围为负责铝生产用原材料的标准化工作(包括氧化铝、冰晶石、氟化铝、氟化钠、炭素材料及陶瓷材料)。ISO/TC 226目前有24个成员国(见附录A),其中13个P会员,11个O会员。中国为P会员,多年来一直积极跟踪和参与其各项活动。
    ISO/TC 226秘书处从2003年起由瑞士转设在挪威(SN,Standards Norway),主席和秘书长分别由挪威人Harald A.Øye教授和Einar Brattu先生担任,ISO/TC 226目前下设五个工作组,其中正在运行的有:
    WG2:耐火材料检测方法(主要为炭素材料,涵盖了原WG1-沥青的工作内容),召集人为Harald A.Øye教授,秘书处设在挪威(SN,Standards Norway)。
    WG3:冶金级氧化铝,召集人原为Monique Authier-Martin 女士(加拿大,Alcan Arvida R&D Center),此次会议后将改为Bertrand Ledru(加拿大,Alcan Arvida R&D Center),秘书处设在澳大利亚。
    WG4:冶金级氟化盐,召集人及秘书处原设在俄罗斯,目前待定。
    WG5:电解质对耐火材料渗透性检测方法,2003年挪威会议时由挪威发起成立,召集人为Ole-Jacob Siljan博士(挪威)。
    截止2005年4月,经ISO/TC 226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有97项(见附录B),其中从2004年1月起共颁布11项新ISO标准。TC 226目前的工作项目及内容为:
    3个项目处于批准阶段:
    ISO 14435(石油焦——元素分析——ICP-AES)、
    ISO 14420(电极——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ISO 14428(冷捣糊——焙烧过程中的膨胀/收缩);
    3个项目处于FDIS阶段:
    ISO 8008(氧化铝——比表面积的测定)、
    ISO 8005(石油焦——灰分含量的测定)、
    ISO 20203(煅后石油焦——LUc/SU值的测定);
    1个项目处于DIS阶段:
    ISO 17499(阳极——平衡温度的测定

上一篇:关于征求国际标准《钛及钛合金-铁含量测定-ICP原子发射光谱法》(委员会草案稿)意见的函
下一篇:关于征求国际标准《钛及钛合金-氧的测定-惰性气体下熔融红外法》(委员会草案稿)意见的函